2012年09月01日  MBA1002班全体同学到贵州茅台游学
发布时间: 2020-11-25 浏览次数: 51
cq9电子专用平台 - cq9电子平台登录

MBA1002班全体同学到贵州茅台游学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茅台就永远不懂何谓“醉”美贵州。201249日,MBA1002班全体同学有了圆梦的机会,神秘的茅台酒厂在李雪英师姐的协调下终于为我们敞开了大门。

去茅台的路不好走。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一行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茅台酒厂。下车后师姐为我们安排的导游已经早早的等在那里。一路舟车劳顿的同学们一边兴奋地纵情呼吸着扑面而来的酒香,一边忙着在厂房门口合影留念。厂房门口巨大广场的一侧有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上面时刻滚动的是茅台酒厂的企业文化以及生产纪律,每个同学都忍不住驻足观望,作为MBA学员,这些经过几代人总结提炼之后的精华,是我们此行极为重要的目的之一。

稍作休息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集合前往参观的第一站是包装车间。乘坐扶梯来到二楼,面前出现的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右侧的玻璃窗外是一座整洁的花园,此时正是上班时间,花园里空无一人,但不难想象在工人师傅们闲暇之余,能够到这样一座美丽的花园中散步小憩,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甬道左侧玻璃窗内是茅台的包装车间。细长的流水线上,女工们统一着装,神情专注,有的负责为酒瓶打上丝带,有的负责为酒瓶包上包装盒,即便是我们这些外行也轻易的从他们的动作中理解了“专业”这个词语的含义。一个颇为复杂的打丝带过程,在这些女工手中平均只需要2秒左右,许多同学下意识的隔窗模仿她们的动作,但姑且不说是否能打的想人家一样漂亮、合乎规范,单从速度来讲就慢了数倍不止。随行的导游适时的为我们进行了讲解,原来茅台酒瓶上这个看似纯观赏性的丝带也是一道防伪工序,一般制造假茅台的工厂是无法模仿出这种工艺的。另外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女工们并非连轴转的一直工作,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把玩一下手机或是活动一下腿脚,齐刷刷的“白苹果”一度让我们怀疑这是否也是茅台厂的某种福利,虽然最后没能印证这一猜测,但茅台厂对茅台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似乎毋庸置疑。

包装车间之后的第二站是灌装车间,如果说第一站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效率,那么灌装车间带给我们最多的感受则是“震撼”了。生产线的最前端是一排排我们非常熟悉的白色茅台酒瓶,经过机器灌装后,它们排着队来到流水线旁几位负责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的面前。质检人员时不时的拿起一瓶已经完成了灌装的酒瓶,在手里轻轻摇晃两下,如果是灌装量合格就放回流水线上,如果量多了或者少了,则会很自然的向旁边的不锈钢大盆里一抛。尽管隔着玻璃窗,但每一次酒瓶在大盆里摔碎的刹那,仍然不可避免的会感到一阵心痛,几名同学在旁边唏嘘不已,不停的念叨“这扔一下就是1000多块钱啊!”,据导游介绍,这些质监人员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根本不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或者用标尺测量,仅仅凭借手中的感觉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判断出这瓶酒灌装是否符合生产标准,这种工作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著名的“一把抓”劳模--张秉贵,尽管可能由于糖果种类的多样性,张秉贵同志这“一把抓”的难度兴许更大一些,但在这里一下子遇到这么多“准一把抓”,仍然让我们兴奋异常。

按照规定,茅台现在只提供包装和灌装车间的参观服务,但通过师姐的协调努力,我们还额外获得了参观生产车间的机会,在这里还要再一次特别感谢师姐对我班本次活动的支持!

生产车间距离前两个车间有很长一段路程,我们乘坐大巴又行驶了大约15分钟才到达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厂房,没有宽敞明亮的玻璃窗,有的只是一排排看上去十分破旧的砖房以及比刚才更加浓郁了数倍的酒香。生产车间的安检工作比之前严格了许多,门口不但有大批的保安人员。在厂房之间的小路上,还不时能看到一队队巡逻的武警战士,此时才突然意识到茅台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企业,生产的更不是普普通通的白酒。他们生产的是国宝,这个我们正在参观的工厂更是国宝。从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包装、灌装车间,到如今仍然在使用最传统制作工艺的生产车间,骤然的转变让我们突然怀疑眼前所看到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这真是同一个工厂吗?

走进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10平米见方深4-5米的坑窖,其中一些是空的,另一些则装满了发酵中的酒糟。坑窖旁边的平地上是堆积如小山的酒糟,几名只着短裤的酿酒师用铁铲在小山上不停的翻动着,如同在烹制一盘精美细致的菜肴。酒糟经过加热与翻炒,蒸发出的酒蒸汽通过一条冷凝管道后,变成最原始的酒液,滴入下面的酒桶,之后再由专人运走窖藏。这种原始的酿造工艺虽然远远谈不上高效或标准化,但却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的对这一原本普通的工序产生了极崇高的敬意。


cq9电子专用平台MBA教育中心

201291